×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首页 > 发现研究 > 专业文章

出海企业跨境数据合规:从成本负担到构建竞争壁垒的战略转变 | 发现原创

2025-09-0251

image.png

作者:曹文娟、范苏菲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企业的出海步伐不断加快。据商务部《2025Q1对外投资公报》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激增42%,增量超六成集中于新能源汽车、AIoT、跨境内容平台三大领域。在此背景下,跨境数据合规已经从单纯的法律问题上升为关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作为长期深耕数据合规领域的专业律师团队,我们目睹了太多企业因合规疏漏而付出沉重代价,也见证了一批具备前瞻性眼光的企业通过构建完善的跨境数据合规体系将合规转化为竞争优势企业的成功历程。


本文将结合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和现实案例,为出海企业剖析跨境数据合规的难点、要点与应对之道。


一、跨境数据合规的战略意义:

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中心”


传统观念中,数据合规常被视为纯粹的成本支出,认为其仅能通过避免罚款来减少损失,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然而,在全球数据监管日益趋严、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领先企业已经意识到,罚款只是企业因违规所承担的显性成本,而合规建设本身则是一项具有长期回报的战略投资。健全的合规体系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监管处罚、降低经营风险,更能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 “敲门砖”,赢得合作伙伴与消费者的信任,进而转化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品牌溢价与业务增量。


北大纵横核心技术内控研究院院长郭矫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合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新体现,涵盖三大基础维度: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合规、数据安全合规。而数据跨境传输合规并不是并列的第四个维度,而是横跨并同时受制于这三大维度的“叠加场景”。只有在个人信息、网络、数据都已合规的前提下,跨境传输才能被视为合规。


二、全球监管态势趋严:

罚款金额飙升,执法力度空前


近年来,全球各国及地区对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数据合规执法呈现出严厉化趋势,执法案例数量持续增加,罚款金额更是屡创新高:


2025年1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原神》开发商HoYoverse处以2000万美元罚款,还要求该企业进入为期十年的合规监控计划。在此期间,HoYoverse 需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删除未经家长同意擅自收集的儿童个人信息,同时停止向 16 岁以下且未能通过家长同意验证(VPC)的玩家销售随机 “宝箱” 类虚拟物品。


2025年5月,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对TikTok处以5.3亿欧元罚款,原因是TikTok在2020年至2022年间未充分评估中国法律对数据安全的潜在影响,将欧洲经济区(EEA)用户数据传输至中国服务器,且其数据处理行为未能达到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关于数据处理透明度的要求。


2025年8月,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PIPC)对SK电信处以1348亿韩元(约合9690万美元)罚款,是自PIPC 2020年成立以来开出的最高罚单。原因是今年4月该公司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影响了23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且调查发现SK电信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没有采取基本的安全措施,而且对内部服务器管理不善”。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前全球数据合规监管呈现出两大显著趋势:一方面,监管机构对数据违规行为的容忍度不断降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地位如何,只要存在数据违规行为,都将面临严格的执法处罚;另一方面,罚款金额的设定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固定数额转向与企业营收挂钩的比例罚款,这意味着规模越大、营收越高的企业,一旦出现数据违规,将面临更为沉重的经济处罚,合规成本与违规代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出海企业的困境:

跨境数据合规的主要难点与挑战


根据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全球数据监管环境的变化,出海企业在跨境数据合规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难点:


1.全球化布局带来的数据管理复杂性


为了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业务响应效率,典型出海企业往往构建“国内总部基地+海外分支机构”的立体化布局,数据中心及公有云部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多点布局虽然提升了业务覆盖能力,但多地域部署的数据中心和公有云资源极易导致数据分散管理产生的备份容灾效率下降,业务连续性风险激增。


2.跨境数据流动的合规性挑战


全球各国加强了在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领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尤其是欧盟(GDPR)、新加坡(PDPA)、印度(DPDPA)等国家的数据保护条例,都对企业的个人数据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涵盖数据收集的合法性、数据主体权利的保障、数据处理的透明度、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为应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威胁而制定的NIS2法规,还引入了刑事追责条款,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合规压力。


3.多云环境下的安全管理困境


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业务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出海企业采用混合云、多云策略,将数据和业务系统部署在不同的云服务平台上,数据在跨国、跨平台迁移中面临着新的安全挑战,包括跨云平台的数据迁移存在格式兼容性问题,不同云服务商的安全方案难以协同,传输加密缺失等问题频发。


4.法规动态更新跟踪难


数据保护法规随着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完善。企业需要持续跟踪全球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自身数据隐私合规策略与业务流程,以确保合规工作与最新法规要求保持一致。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更新频率、内容复杂度存在差异,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法规跟踪与研究工作,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合规资源有限的企业而言,很难全面、及时地掌握所有相关法规的更新情况,进而面临因法规适应不及时而导致的合规风险。


四、破局之道:

构建全面、高效的跨境数据合规体系


面对这些挑战,出海企业不能被动应对,而应主动作为,从战略层面出发,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系统化的合规体系。我们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跨境传输审批流程


企业必须建立跨境传输审批SOP,确保每一次跨境数据传输行为都经过严格的审查与审批,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并全程留痕,以便后续追溯与监管核查。具体而言,当业务发起后,由法务合规初筛,重点审查数据传输的合法性、必要性,判断数据类型是否属于敏感数据或受监管数据,以及传输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技术安全部门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数据传输的渠道安全性、目的地的网络安全环境、数据接收方的安全防护能力等,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技术安全评估通过后,将相关材料提交至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最终批复,高级管理层需从企业战略发展、整体合规风险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决定是否批准该跨境数据传输需求;若数据传输涉及监管备案或评估要求,企业还需在获得内部审批后,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提交备案材料或申请评估。


2.落地数据脱敏或加密技术


通过字段级脱敏、算法端到端加密以及可信数据空间,让境外合作方“可用不可见”。这种做法既能满足业务需求,又能有效降低合规风险。因此,企业应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落地与应用。


3.定期开展国际协议合规审查


出海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境外的合作伙伴(如供应商、客户、云服务商等)签订数据相关协议,涉及数据的共享、传输、处理等环节。这些协议的合规性直接影响企业跨境数据合规工作的成效,因此,企业必须定期开展国际协议合规审查,确保协议内容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合规法规要求。企业应建立定期审查机制,每季度组织内部法务、合规及技术团队进行内部合规穿透测试,重点审查协议中关于数据权利归属、数据处理范围、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数据主体权利保障、违约责任等条款的合规性,及时发现并整改协议中存在的合规漏洞;每半年进行第三方联合审计,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企业国际协议的合规性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提升合规审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企业还应加强对合作方的管理,建立合作方信用评分体系,从合作方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合规历史记录、业务资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分结果对合作方进行分级管理。对于存在数据泄露历史或合规风险较高的合作方,应及时采取降级合作、暂停合作甚至终止合作等措施。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数据安全风险状况,制定详细的数据泄露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团队的组成、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流程以及各环节的时间要求,确保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并溯源。建立跨境安全事件应对策略,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安全事件上报、调查处理等方面的差异化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确保在发生跨境安全事件时,能够有策略地完成监测、定级、上报、修复、告知等事项。


5. 采用“三位一体”数据保护体系


在数据合规体系建设过程中,出海企业可以积极借鉴行业内的先进经验和成熟解决方案,提升合规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戴尔科技提出的“三位一体”数据保护体系值得出海企业参考借鉴。该体系覆盖数据备份(BR)+容灾(DR)+数据避风港(CR),同时以多元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实现对传统与现代,多云以及核心数据保护。


数据避风港解决方案具备“断”、“舍”、“离”、“锁”、“侦”五大特点:通过网络隔离断开生产区和避风港的连接;通过高效的削重压缩技术减少储存空间需求;透过具有零信任架构的专用备份存储建构安全备份平台;通过法规遵从级别的数据锁定机制使得数据不可篡改无法破坏;使用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恶意软件破坏行为进行扫描分析并提供及时报警。


五、结论:

以合规为基,筑就出海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在全球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各国数据监管持续趋严的当下,跨境数据合规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罚款是成本,合规是投资。把数据合规做成新增长内核,今天的一份合规报告,就是明天并购谈判桌上的溢价筹码。


我国《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的实施,为出海企业构建了更加清晰、高效的合规路径:负面清单外的数据备案即可出境;负面清单内的数据评估通过才能出境;任何数据只要出境,就必须接受事后监管。这为企业数据依法、有序、高效出境提供便利,有效提升营商环境与国际竞争力。


作为长期深耕数据合规领域的专业团队,我们始终认为,出海企业的合规建设不应停留在被动应对监管的层面,而需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融入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数据收集的源头管控,到跨境传输的审批闭环,再到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合规思维应成为企业决策的“底层逻辑”。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应对全球复杂监管环境时游刃有余,在处理跨境数据安全风险时从容不迫,最终将合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稳健增长,书写长期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三位一体”数据保护体系,筑牢企业出海安全“生命线” 》https://www.sohu.com/a/927632760_121124374scm=10001.325_13325_13.0.0.5_32&spm=smpc.channel_248.block3_308_NDdFbm_1_fd.2.175610046673287oUtXB_324

2.《数据合规与跨境之企业家启蒙——从“避罚”到“溢价”的系统路线》

https://hea.china.com/articles/20250822/202508221718672.html




图片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得视为发现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