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首页 > 发现研究 > 专业文章

网约车碰瓷套路大揭秘!一文提供正确处置详细攻略 | 发现原创

2025-07-0724

image.png

导读

#

引言

#

一、网约车碰瓷的三大套路

1.伪造事故痕迹

2.虚增维修项目

3.延长停运时间

#

二、网约车停运损失认定的三大标准

#

三、网约车碰瓷的破局指南

1.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2.警惕异常维修方案

3.善用经济数据反证

4.法律手段反制

#

四、网约车碰瓷的高发特征

1.高发场景:特定区域暗藏危机

2.索赔焦点:两大诉求成争议核心

3.败诉主因:证据缺失与数据矛盾

#

结语


作者:聂传红


引  言


近年来,网约车碰瓷案件频发,不法分子利用营运车辆停运损失索赔机制,精心设计骗局。碰瓷者往往利用对方怕麻烦、花钱消灾的思想,以较高的停运损失为由,索取保险赔偿之外的费用。

本文通过分析四起典型裁判案例,揭开网约车碰瓷的套路与破局之道。



裁判案例


案例一    广州追尾事故引发的停运损失争议

2022年6月22日,杜某华驾车追尾李某网约车,双方移车协商。李某称车需喷漆停运3天,索要600元误工费并出示过往赔偿记录,杜某华怀疑划痕非此次所致拒赔。杜某华因新冠未出庭,原审法院缺席判其赔900元。杜某华上诉,二审结合证据维持原判。

案例二    海口交通事故中的维修费用纷争

2024年4月21日,王石保驾车与谢盛鹤网约车相撞,王石保全责。谢盛鹤送修车辆,维修报价8880元(扣交强险后自付6880元),部分项目存在更换配件与喷漆钣金重复。一审法院认定王石保赔停运损失1755元(按行业平均工资,停运9天),扣除不合理维修费用2400元后,支付维修费4480元。谢盛鹤上诉被驳回。


案例三    秦皇岛交通事故的责任与停运损失之争

2023年12月24日,王某倒车撞李某网约车,交警认定王全责。李某主张停运14天索赔,王某怀疑其碰瓷且认为保险公司应赔。一审依李某账户收入认定停运5天,赔1384.85元(按行业平均工资)。双方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案例四    烟台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与赔偿纠纷

2021年6月3日,于某停车开门与罗某网约车碰撞,于某全责。罗某索赔,于某不服,称罗某倒车改变现场,怀疑罗某碰瓷,交警处理不公。一审判于某担责,保险公司交强险内赔付,支持罗某合理损失。于某上诉被驳回。


律师评析


一、网约车碰瓷的三大套路

1.伪造事故痕迹


旧伤充新损:不法分子常利用车辆已有的陈旧伤痕,在与网约车发生轻微碰撞时,将旧伤谎称为此次事故造成的新损伤。如案例四中,于某就质疑罗某车辆上的锈痕是旧伤,并非本次碰撞所致。这种手段利用了事故发生时司机可能无暇仔细检查车辆损伤的心理,误导司机承担本不应负责的赔偿。


制造轻微刮蹭并夸大:碰瓷者会故意制造轻微刮蹭,如在合适时机轻碰网约车车身,随后却夸大损伤程度和维修需求。明明只是极轻微的划痕,却坚称需要高额的维修费用,企图骗取更多赔偿。


2.虚增维修项目


重复计价:像案例二中呈现的情况,维修清单中出现既更换新配件,又对同一配件收取喷漆费用的重复计费现象。这是碰瓷者与不良维修厂勾结的常见手段,通过虚构或重复的维修项目,大幅抬高维修费用,让网约车司机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联非事故损失:碰瓷者还会将车辆原本存在的其他损伤、故障,或者与本次事故毫无关联的部件问题,统统纳入索赔范围,混淆视听,让司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些额外的“损失”买单。


3.延长停运时间


虚报维修天数:如案例三中李某,为获取更多停运损失赔偿,虚报车辆需要维修14天,而实际维修天数远低于此。通过夸大维修时长,增加索赔金额,以此谋取不正当利益。


拖延取车:即使车辆已完成维修,碰瓷者也会故意拖延取车时间,人为地延长车辆停运周期,进而增加网约车司机的停运损失赔偿诉求,达到多要钱的目的。


二、网约车停运损失认定的三大标准


图片


三、网约车碰瓷的破局指南

1.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留存现场影像:事故发生后,迅速使用手机拍摄现场全景视频,着重记录车辆碰撞位置、路面标线、周围环境等信息,同时拍摄车辆碰撞痕迹细节,如划痕长度、凹陷深度、新旧痕迹特征等,为后续责任认定提供直观证据。


核实营运身份:主动要求查看对方司机的平台接单记录,确认其网约车营运的真实性。若对方拒绝提供或记录存在异常,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2.警惕异常维修方案


审核维修清单:拿到维修清单后,仔细核对每个维修项目,对于“更换+喷漆”等可能存在重复计费的项目,要求维修厂作出合理解释,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士,拒绝不合理的维修费用。


第三方定损:若对维修厂的定损存在疑虑,可参考案例二的做法,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核定损,确保维修费用合理、透明。


3.善用经济数据反证


调取平台流水:及时调取网约车平台流水,证明车辆在维修期间是否仍有收入,如案例四中李某,用平台流水反驳对方对停运天数的质疑,以此减少不合理的停运损失赔偿诉求。


核查历史记录:关注车辆在短期内是否存在多次索赔情况,若发现类似案例一中李某被质疑“两天前刚获赔”的情形,可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增加对碰瓷行为的怀疑依据。


4.法律手段反制


申请监控核查:对存在疑点的事故,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交警部门核查事故现场监控,像案例四中于某虽要求调监控未果,但该行为本身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举措,有助于还原事故真相。


依法报案:若有充分证据表明对方存在虚报损失、故意碰瓷等欺诈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让碰瓷者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网约车碰瓷的高发特征

通过对上百份裁判文书的细致分析,网约车碰瓷案件呈现出明显的高发特征,这些数据能帮助司机朋友们精准识别风险,提前做好防范。


1.高发场景:特定区域暗藏危机


停车场和路口成为碰瓷的“重灾区”。在停车场,车辆行驶速度较慢,环境相对复杂,人员和车辆往来频繁,不法分子容易利用低速碰撞制造事故假象,此类场景占碰瓷案件的35%。就像案例四中,于某与罗某在烟台蓬莱机场停车场发生碰撞,于某就怀疑罗某存在碰瓷行为。而路口处车辆行驶状态多变,等待红绿灯、变道、转弯等情况增多,不法分子常抓住司机注意力分散或路况复杂的时机,故意制造追尾事故,该场景占比达28%,如案例一中广州的追尾事故就发生在道路路口附近。


2.索赔焦点:两大诉求成争议核心


在碰瓷案件中,停运损失和虚高维修费是索赔的主要焦点。72%的案件涉及停运损失索赔,不法分子利用网约车作为营运车辆的特性,通过虚报维修天数、拖延取车等手段,扩大停运损失金额,企图获取高额赔偿,如案例三中李某虚报14天停运时间索要误工费。同时,65%的案件存在虚高维修费问题,他们或是与不良维修厂勾结,重复计价、关联非事故损失,或是夸大车辆损伤程度,像案例二中维修清单里“更换新配件仍计喷漆费”的情况,大幅抬高维修费用。


3.败诉主因:证据缺失与数据矛盾


证据不足和流水反证成为败诉的关键因素。58%的案件因原告证据不足败诉,在事故发生后,若未能及时、全面地保留现场证据,如拍摄清晰的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留存相关沟通记录等,在后续纠纷处理中就会陷入被动。而30%的案件因平台流水与维修时间等证据矛盾导致败诉,例如在虚报停运天数的案件中,80%因平台流水显示维修期内仍有收入,与主张的停运损失相悖而被驳回,案例三中李某就因账户在维修期间有收入,其主张的14天停运损失未被法院全部支持。


这些数据揭示了网约车碰瓷案件的规律,希望司机朋友们牢记这些特征,在运营中加强防范,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固定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  语

烟火律师认为,网约车碰瓷是部分不良司机企图利用表面“合法”的形式,试图不劳而获,以“营运车”的性质实现“躺赢”。两高一部在2020年就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严厉打击“碰瓷”的违法行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必要时报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图片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得视为发现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