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首页 > 发现研究 > 专业文章

电动自行车被重新定义:新国标时代“无脚踏”不再等于违法行为 | 发现原创

2025-04-2574

image.png


引  言


说到电动自行车,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传统自行车两个脚踏的样子。电动自行车旧国标也是这样定义的,但现实生活中该功能往往形同虚设,甚至成为累赘,有些人甚至将其“改装”去掉,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2024年底,《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的定义被重写,没有脚踏的电动自行车将成为主流。


image.png

一、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变化

1.旧国标的定义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


3.1  电动自行车: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4.1  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脚踏骑行能力;……。


所以,旧版国标中电动自行车必须有脚踏,否则不属于电动自行车的范畴。


image.png

2.新国标的定义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


3.1.1  电动自行车:以车载电池为能源,实现电驱动或/和电助力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6.1.4.1  可使用电助力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应具有脚踏骑行装置,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脚踏动力装置


b)脚踏骑行一周,车辆向前行驶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7 m;


c)两曲柄外侧面最大距离应小于或等于300 mm;


d)鞍座前端在水平方向位置不应超过中轴中心线。


仅具有电驱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可设置脚踏骑行装置,也可不设置脚踏骑行装置。如设置,则应满足上述a)~d)的要求。


所以,新国标对于电助动的电动自行车,还是要求具备脚踏骑行装置。但是,对于电驱动的电动自行车,则不强制要求设置脚踏骑行装置,将选择权留给生产商和消费者。



image.png

二、电动自行车脚踏的使用现状

2018版标准中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仅不使用该功能,反而主动将脚踏板拆除。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基本不用脚踏骑行功能的消费者占比高达79%,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建议不在标准中对脚踏骑行功能作强制要求。


深圳交警2023年数据显示,交警检查中,因脚踏缺失或无法骑行导致的处罚案例占比约12%。


三、电动自行车无脚踏的法律风险

旧国标时代,电动自行车如果没有脚踏,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


1.定性变化


拆除脚踏装置后,车辆将直接丧失“非机动车”的法定身份。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这类车辆可能被认定为电动轻便摩托车(设计时速≤50km/h)或者电动摩托车(设计时速>50km/h)。


交通事故中,有无脚踏往往成为鉴别电动自行车是否为非机动车的一个关键判断要件。


2.行政违法


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将脚踏取消是违法行为。取消脚踏后,车辆的“绿牌”将失效,视为“无牌”机动车。公安机关将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罚款200-2000元,拒不缴纳罚款的扣留车辆。


取消脚踏将使电动自行车被定性为机动车,骑行人应当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否则按照“准驾不符”扣9分、罚款200-2000元,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3.民事赔偿


取消脚踏后,电动自行车被定性为机动车,则车辆所有人应当依法为车辆购买交强险,不购买则在交强险限额内自行承担。


作为机动车,在事故中相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来说,应当加重10%的责任。


所以,不管是就国标时代,还是即将开始的新国标时代,非法改装、取消脚踏的行为,都是面临巨大法律风险的,应当坚决避免。而且,新国标中


四、电动自行车的判断方法

判断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方法有:


1.电动自行车中心轴距不得大于1250mm,超过这个轴距就是电轻摩、电摩,或者是超标车。


2.方向把上的按钮有没有三角形符号(危险警报灯,俗称“双闪灯”),没有双闪灯的是电动自行车。


3.龙头下方有车架号,如果车架号是15位数,那么它一定就是电动自动自行车,如果是18位或者17位数字,那么就可能是电摩和电轻摩。


4.是否有脚踏,有脚踏的一定是电动自行车,但没有脚踏的就不能按照以前的规范直接认定为非电动自行车了,也有可能是电动自行车。


结语

烟火律师认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消费者如果不需要脚踏,就应当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选择电驱动且不设置脚踏的。这样从源头上避免擅自改装和取消脚踏的法律风险,保证合法骑行和安全骑行。


法律和规范应当顺应民意,为民造福。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得视为发现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