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素珍 发现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2023-2024 年婚姻家庭纠纷审判白皮书》揭示,62.3% 的离婚案件涉及分割父母赠与或资助子女的资产,50 岁以上人群因此类风险导致的财富损失人均高达 247 万元。
坐拥全国 73% 财富总量(央行 2024 报告)的 50 + 高净值群体,子女婚恋高峰恰逢财富传承关键期,法律防护体系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半生积累面临严重稀释的风险。
一、五大财富稀释风险点
风险点一:彩礼
风险本质:彩礼在法律上通常被认定为对女方的个人赠与。除非证明存在借贷关系,或符合三种法定返还情形,否则离婚时很难追回。
典型案例:浙江企业家周某为子支付彩礼 368 万元,仅以现金及口头承诺形式进行。两年后子女离婚,女方拒绝返还。
法院认定该款项为 “婚前赠与”,且周家未能证明借贷关系或符合法定返还条件,判决不予返还。
防护策略:
· 资金来源清晰:务必从父母账户直接转账,保留完整银行流水。
· 书面确认性质:签署《彩礼 / 婚前赠与性质确认书》,明确载明 “该款项系父母赠与子女个人,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子女及其配偶签字确认,建议公证。
· 定向支付:如用于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直接支付至卖方账户,并在备注栏注明 “XXX(子女名)婚前个人财产出资”。
· 金额控制:结合家庭财务状况及当地普遍标准设定合理上限,避免 “天价彩礼” 掏空养老储备。超过 50 万建议公证。
风险点二:婚前财产协议
风险本质:子女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极易因 “加名”、资金混同、置换升级等方式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被分割。
典型案例:
北京王某父母在儿子婚前全款购买婚房,登记在儿子名下。
婚后儿媳要求 “加名” 以示诚意,王某家未签署任何协议即同意。
三年后离婚,法院认定 “加名” 行为构成对配偶的产权赠与,判决房产 50% 份额归女方所有,损失巨大。
防护策略:
· 必要性强调:这是阻断婚前财产混同的最有效前置手段。
· 穿透式财产清单:详细列明各方婚前财产。
· 父母出资锁定条款:明确约定 “父母于婚前出资 XXX 元购买的 XX 房产 / 车辆 / 股权等,无论是否登记在子女个人名下或婚后是否‘加名’,均属于子女个人财产”。
· 财产转化规则:明确约定婚前财产在婚后的转化形态归属。
· 继承 / 受赠隔离条款:“各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继承或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明确指定为继承方 / 受赠方个人财产的,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签署要点:必须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前签署完成。双方需自愿、内容需公平合理,避免 “显失公平” 条款导致无效。
风险点三:婚内财产协议
风险本质:子女婚后,父母继续赠与资产、子女获得继承或大额投资收益,若无明确约定,均可能被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口头承诺无法律效力。
防护策略:
父母赠与的合规操作流程:
· 签订书面协议:父母与子女(可包含配偶)签订《单方赠与确认书》。
· 办理公证:对《单方赠与确认书》进行公证。
· 转账备注:转账时备注 “赠与 XXX(子女名)个人”。
· 注入个人账户:确保资金或资产进入子女个人名下的独立账户,避免与夫妻共同账户混同。
鼓励子女签署婚内协议:《婚内财产约定书》,对现有及未来财产的归属进行明确约定。需双方自愿签署。
风险点四:遗嘱
风险本质:未立遗嘱或遗嘱表述不清,子女在婚姻存续期间继承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若子女出现离婚,该部分财产将被分割。
典型案例:
深圳李某去世前立遗嘱写明 “名下房产由儿子李小某继承”。李小某在婚姻存续期间继承该房产,后离婚。其配偶主张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要求分割。
法院认为,遗嘱中仅表述 “由儿子继承”,未明确排除其配偶对该遗产的权利(即未说明是儿子个人财产),最终判决该房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李小某损失 60% 价值。
防护策略:
遗嘱必须清晰表述:“本人名下位于 [具体地址] 的房产(或其他资产)由 [子女姓名,身份证号] 单独继承,该继承所得财产为 [子女姓名] 的个人财产,不作为其与其配偶的夫妻共同财产”。措辞务必精准无歧义。
防失效机制:
· 行为能力证明:立遗嘱时及每年定期进行体检,留存能证明神志清醒的医疗报告。
· 选择公证遗嘱:公证遗嘱不存在效力优先,但公证遗嘱形式严谨,公证过程本身也是行为能力的重要证明。
· 指定遗嘱执行人:指定信任的人或机构作为遗嘱执行人,监督遗嘱执行,防止遗产被不当处置。
· 定期审查更新:家庭情况、财产状况或法律变化时,及时更新遗嘱。
风险点五:意定监护
风险本质:当您因疾病或衰老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法定监护人(通常是配偶、子女)在管理您的财产时,其配偶可能通过婚姻关系施加不当影响或干预,导致您的资产被挪用、转移或低效处置。
残酷现实:调研显示,35.1% 的高净值人群担忧此风险,但仅 20% 进行了法律安排。
防护策略:
优选监护人:
· 第一顺位:专业机构 —— 独立性最强,专业性强,能有效排除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配偶)干预。
· 第二顺位:信任的未婚子女 / 亲友 —— 需评估其意愿、能力及独立性。
· 第三顺位:已婚子女(谨慎)—— 如选择已婚子女,必须在协议中明确排除其配偶对您财产管理决策的任何参与权。
权限精细化管理:详细约定监护人的财产管理权限
例如:
“监护人有权管理日常医疗、生活费用支出”。
“处置委托人单笔价值超过 50 万元人民币的资产(如出售房产、转让股权),必须获得 [监督人姓名一] 和 [监督人姓名二] 两位监督人的书面同意”。
设立监督人:
指定至少一名无利害关系或您高度信任的人作为监督人。
签署《监督执行协议》:明确监督人的职责、权限(如查阅账目、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报告义务。
引入第三方机构:可约定由律师事务所负责审查法律合规性,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复核财务合理性。
效力强化:必须在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通过书面形式设立,并强烈建议在公证处办理公证备案登记。
二、50 + 高净值人群行动清单
风险排查:
· 梳理近 3 年给予子女的所有大额资金、资产赠与的流向及现有凭证。
· 核查子女名下主要资产的权属登记状态及取得时间。
· 审视现有遗嘱(如有),检查是否包含明确的预防条款。
· 评估自身失能风险预案,是否已指定可信任的监护人。
法律配置计划:
· 推动签署婚前协议:若子女未婚,立即与子女沟通其重要性,聘请专业律师起草,争取在登记前签署并公证。
· 订立 / 更新遗嘱:聘请专业家事律师起草或审查现有遗嘱,确保包含精准的权属锁定条款,优先选择公证遗嘱形式。
· 设立意定监护:与意向监护人、监督人沟通,聘请律师起草《意定监护协议》及《监督执行协议》,尽快办理公证备案。
· 规范后续赠与:未来任何对已婚子女的大额赠与,必须严格遵循 “签订书面协议 -> 公证 -> 定向备注支付 -> 入个人账户” 流程。
高阶防护:保险金信托架构
父母作为投保人,购买大额终身寿险或年金险。父母作为委托人,以保险金请求权设立信托。在信托合同中设计精细的分配条款:
· 子女婚姻和谐时:可按月 / 年给付生活费,设立生育、教育等奖励金。
· 婚姻生变时:触发 “离婚” 条件,自动停止向该子女配偶支付任何利益,且信托财产本身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实现隔离作用。
结 语
子女觅得良缘本是人生喜事,家庭财富的守护亦需未雨绸缪。
法律工具的本质并非是情感的算计。
对家族财富有序传承的理性规划,才是对子女未来生活长久的托底。
用“发现·婚家笺”守护婚姻家事
——《发现・婚家笺》专栏介绍
《发现·婚家笺》是发现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公众号文章专栏。
以“发现”为引,锚定婚姻家事领域的细微褶皱与深层肌理;以“笺”为基,承载法律解读的温度与精度。
这里的“发现”,是于柴米油盐中看见法理的棱角——或许是一份婚前协议背后的风险预判,或许是离婚时财产分割的模糊地带,或许是亲子关系中抚养权争议的情感权重。我们以法律人的专业视角,拆解婚姻中的“显”与“隐”:显在的是契约与条款,隐在的是情感与伦理。
这里的“婚家笺”,是写给家庭的注解书。既循《礼记》“昏礼者,礼之本也”的传统,正视婚姻的庄重性;亦如尺牍传书,将复杂的继承纠纷、家事调解、亲子权益等议题,转化为清晰可感的指引。我们深知,每一份婚姻的褶皱里都藏着具体的人,每一次家事的纠葛中都连着细碎的暖。
故专栏不只是法条的搬运者,更是生活的解读者:用《民法典》的标尺丈量情理的边界,以实务经验熨平家庭的褶皱,让每一份“发现”都成为守护家的支点。
愿这里的每一页“笺注”,都能为你的婚姻家事,带来一分清明,三分笃定,十分安稳。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得视为发现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