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成
——
这个书名就宣告了这本书的灵魂所在,白桦树不仅是旅程中的“地理坐标”,更是他精神跋涉的见证者,成为贯穿始终、承载着连接自然与心灵的象征性意象。胡成这本书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对地理风光的描绘,而是一次深入历史、文化与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
“忽然又觉得全无所知才是最好的权当一切永恒如此。”
NO.1 内容介绍 《我已与一万株白桦相逢》是旅行作家胡成的一部深沉之作。它记录了作者乘坐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启程,穿越辽阔苍茫的西伯利亚腹地,最终抵达莫斯科的漫长旅程。这条横贯欧亚、绵延9288公里的铁路,被誉为俄罗斯的“脊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串联起沿途无数城市与来往的人群。胡成不仅用镜头和文字捕捉了窗外壮丽而寂寥的风景,更将目光投向车厢内外形形色色的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与这片土地的脉动。 “旅途最可珍惜的永远是这些那些偶遇的人们,可以重逢或者永不再见的人们。风景永远在那里,只有我们才是彼此一瞬间而过。”” NO.2 推荐理由 书中的“白桦”绝非单纯的植物符号。它是西伯利亚荒原上最坚韧的生命,更是贯穿全书、承载作者精神跋涉的核心意象。 每一次与白桦的“相逢”,都是一次与自然对视、与自我的对话。白桦坚韧而孤独的生命力,映照着旅人的心境。进行一场以白桦为媒介的探索。在高铁和飞机主宰的时代,胡成选择了一种近乎古典的旅行方式——漫长的火车旅程。这种“慢”,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它迫使旅人(和读者)放下浮躁,真正地“在场”,切身感受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延展、风景的变化以及人际交流的深度。在忙碌的日常中阅读此书,本身也是一种“慢下来”的修行,是它提供了一种对抗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疗愈力量,可以或多或少的参与一段深邃、内省的精神之旅。这本书不止是风景游记,而是一次借地理表象,直抵历史纵深、文化风俗与个体生命精神世界的探索。 书中不仅记录了壮丽的河山,同时更关注铁路沿线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历史遗迹背后的沧桑、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旅客的交流与碰撞。读者彷佛可以透过车窗,看到作者用他的镜头和笔尖捕捉铁路沿线普通人的生活:站台上兜售熏鱼的老妇人、沉默寡言的车厢旅伴、荒废工厂前徘徊的工人、边陲小城居民平淡而坚韧的日常… 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便是与一万株白桦相逢的具象化。 “树比人更懂得如何存在。”胡成在告别西伯利亚时写下这句话。这些沉默的树,以其坚韧、单纯的存在,教会了人如何在荒芜与孤独中保持尊严与坚韧。胡成用深刻的人文洞察、冷静的纪实和独特的慢旅行体验,邀请你踏上列车,在漫长的旅途中,与无边的风景、沉默的历史、鲜活的生命,以及内心深处那个久被忽略的自己,一一“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