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下午,我所“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运用颠覆性逻辑思维开展无罪辩护实务分享会”在律所法律大讲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标志着我所专委会改革后,新一届刑辩专业委员会正式扬帆起航。新专委会在原专委会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汇聚专业力量、搭建赋能平台、共拓刑辩业务发展新篇章。
我所董事倪云、高级合伙人王博海受邀莅临会议,刑辩专委会秘书长陈从强律师主持会议,刑辩专委会主任甘哲楚、副主任卓玛与林慧等多位班子成员及线上线下近三十位委员律师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倪云董事诚挚致辞,对专委会改革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成功召开首次会议暨分享会表示嘉许,并肯定了本次会议主题的价值,强调目前律所对于专委会实质化运行的模式固然带来了责任与挑战,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专业领域,切实推动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开展。同时,倪云董事也殷切期望,通过委员会的扎实工作和丰富活动,能让每一位委员都能在专业精进、资源共享和实务能力提升方面获得回报。他相信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定能锐意进取,在整个律所的专业委员会建设中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随后,我所高级合伙人王博海律师为新一届专委会班子成员颁发了证书。
接下来,刑辩专委会主任甘哲楚强调刑辩专委会作为律所改革后首批成立的专业委员会,汇聚多元背景人才,核心目标是服务委员、持续开展高质量活动、“擦亮发现刑辩品牌”。他重申委员“精英化”定位及门槛,阐明履职考核细则,并鼓励委员建言献策、积极撰写专业文章,共建专委会。卓玛主任则强调委员自愿性,鼓励委员们主动克服惰性,自愿撰写专业文章,重申了推动编撰年度案例集计划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激活所内疑难案件讨论机制,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各位委员提出的讨论需求,团结协作,共同打造一个务实、高效的优秀专委会。林慧主任则从服务定位、品牌宣传(“线上+线下”模式运营自媒体、讲座、文章)、案例评选及制作“成员简历+案例简介”手册,分享作为刑辩律师拓案和成案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并鼓励委员建言献策,共同打造一个优秀的专委会。
会上,委员律师从各自的执业经验出发展开了热烈交流与智慧碰撞。王江、黄大海、李忠莹、左青青、陈从强、李思雨等多位律师聚焦自媒体运营,一致认同其作为专业“名片”的重要性,分享了视频获客、多样化形式、精细化定位、青年律师保持特色及新兴领域前景等经验,并呼吁律所和委员会能更多地搭建同行交流与专业指导的平台。彭明义、李启泽与喻茂婷律师侧重业务拓展与客户服务,分享了灵活展现专业、增强客户黏性等策略,建议专委会共同努力,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徐意律师建议加强跨业务领域合作拓宽视野,胡宏亮律师则表达了借助专委会平台多学习、接触多样化案件类型,与同仁共同进步的意愿。
会后,本所合伙人、高新刑事法律服务创新中心副主任敬小波律师以“运用颠覆性逻辑思维开展无罪辩护”为主题进行实务分享交流。
敬小波律师以《西游记》到刑辩的视角风趣幽默地引入此次分享主题,通过四个成功案例,系统阐释了颠覆性逻辑思维在无罪辩护中的核心价值与方法论。他强调,颠覆性思维并非哗众取宠或违法操作,而是一种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及恪守职业道德、尊重客观事实底线的前提下,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破局的辩护策略。其关键在于对控方证据体系进行更高维度的审视,在尊重证据本身真实性的基础上,对证据的关联性和证明力发起挑战,从而重新构建叙事逻辑。
敬律师形象地提出“过河理论”这一方法论,认为实现无罪如同渡河,当缺乏现成路径时,辩护人必须主动搭建桥梁。这要求辩护人不断切换立场,进行控辩双视角推演,以发现和构筑无罪事实的“新风景”。他以某某危险驾驶案、某某敲诈勒索案等为例,具体说明了如何通过动态重组证据、充分行使程序权利,将案件中的疑点空间转化为实质性的无罪结论。通过本次分享会深刻揭示,颠覆性逻辑思维的本质是在法律框架内通过系统性重构案件叙事,为当事人开辟通往无罪的道路,是提升刑事辩护质效的关键所在。
本次会议标志着新一届刑辩专委会通过凝聚专业力量和引入“颠覆性逻辑思维”这一前沿方法论,为无罪辩护实务注入强大破局动能。专委会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律所对刑事辩护领域专业化、创新化建设的持续深耕。未来,这股汇聚的智慧将薪火相传,不断推动无罪辩护实践迈向更高水平,为司法正义贡献更坚实的“发现”力量;为中国刑辩贡献更多“发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