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下午,由我所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青年刑辩律师的进阶故事与差异化力量”主题活动在法律大讲堂成功举行。本次活动聚焦青年刑辩律师的职业发展困境,通过四位新锐律师的真实成长故事,为到场同仁带来了一场关于专业、成长与破局的思想盛宴。
活动在我所党委委员、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合伙人卓玛律师的开场中拉开帷幕。她指出,青年律师在面对案源、能力与内卷的三重压力而寻求突破时,常常陷入“复制前辈路径”的困境。对此,她坦言:“青年律师学习前辈的经验,常受限于专业方向、资源基础与执业年限等因素而难以奏效。”基于此,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四位在差异化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效的青年律师进行分享,每位分享者都在自身选择的赛道上形成了鲜明特色,生动诠释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执业发展真谛。卓玛律师强调,希望借本次活动为大家搭建一个共享、共融、共进的平台,为迷茫中的青年律师点亮一盏引路之灯。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四位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展开了立体而丰富的分享。李忠莹律师分享了自己如何以自媒体赋能专业生产力。她阐述了从个人Plog到精准定位当事人家属的转型历程,坦诚分享了其所走过的诸如平台单一、忽视互动、更新频率不稳定等弯路。但通过与团队律师的持续探索与尝试,逐步洞察了各平台特性,构建起从“评论区轻互动”到“深度咨询”,最终完成“专业转化”的获客闭环。此外,她还积极拓展网络直播与公众号运营,塑造出立体专业的律师形象。李忠莹律师强调,这一过程不仅是工具赋能,更是推动自身知识库更新的专业赋能。最后,她凝练提出“做小而精的内容、视内容为专业名片、将平台作为展示窗口”三大行动建议,并指出自媒体探索之路需秉守刑辩初心,即“专业价值创造与传递,用内容让专业被看见”。
黄祥骏律师则总结自己九年的执业心得,聚焦于同行交流在律师职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案源获取的关键作用。通过分析个人案源结构,指出同行介绍是核心案源,占比高达75%。他强调,同行信任是案源转化的基石,而这源于对方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黄律师倡导青年律师需有意识地展示专业能力,并将兴趣爱好融入交流,以更自然的方式建立连接。同时,黄律师指出“交流是律师一生的必修课”,鼓励同仁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拓展案源,在平和的心态中持续积累,实现长远发展。
杜敏律师以“从独行到共生”为主题,从数据与现实出发,深刻阐述了律师职业发展中专业能力、信任搭建与行业共生的重要性。她指出,独立律师既要具备“一个人像一支队伍”的专业素养,更要善于融入“队伍”,积极拥抱跨领域协作。她提出“每位民商事律师都需要一位刑事律师朋友”的鲜明观点,倡导青年律师可以通过专业互补实现强强联合。在构建自我执业准则方面,杜敏律师分享了她的“四不原则”:不畏惧竞争、不排斥麻烦、不吝于分享、不漠视风险。她强调,律师应以专业赢得信任,以真诚推动合作,让专业价值在协作中持续升华。
作为新晋合伙人,王宇昂律师的分享充满了方法论色彩。其在分享中指出,刑事辩护是高度结果导向的行业。他从“如何把案子谈的好”以及“如何有效把案子办好”两个维度,阐释了刑事律师工作的有效性。他建议青年律师关注新型案件领域,通过深耕虚拟货币、开设赌场等细分领域建立专业优势。在专业建设方面,他分享了自己通过撰写高质量公众号文章获得平台推荐的经验,强调专业输出是增强职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司法机关的结构化改革以及办案人员专业素质的显著提升,王宇昂律师强调相比于仅仅依赖法律理论,在办案中注重事实调查和证据分析的工作,更能提高辩护工作有效性。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观点交锋中涌现出诸多共鸣与思考。王江律师赞叹四位嘉宾的分享“各有绝活,各有大招”,为青年律师打开了多元视野。徐意律师结合多形式破局的经历,指出自媒体的重点在于坚持,并倡导青年律师大胆探索,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从容心态迎接“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杨念律师则提出每位律师的闪光点不同,启发大家审视自身特质,走出契合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路径。拉萨分所主任张雅妮律师指出青年律师具有“愿意付出、善于共情”的核心优势,并动情分享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的经办经历,诠释了刑辩律师通过专业、敬业和责任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反馈为职业价值和意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活动最后,卓玛副主任作简要总结。她首先向所有与会同仁、以及毫无保留分享经验的四位嘉宾、在即兴互动环节积极回应的各位律师表达了诚挚感谢,并以“遵从内心,发光发亮,做一名体面的律师”作为赠言勉励青年律师,期待每位青年律师都能在专业道路上绽放独特光芒,以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赢得尊重,共同守护法律职业的尊严与荣耀。
本次主题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它不仅分享了经验,更凝聚了共识,为青年刑辩律师的成长注入了信心与动力。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扮演好赋能者与同行者的角色,持续推出系列专业活动,与全所有志于刑事辩护业务的青年律师一同,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共赴卓越。